设计的借鉴与抄袭-z6尊龙app官方网站

author: chris song

关于设计的借鉴与抄袭这个话题早已有不少大咖讨论过。笔者认为创新是在借鉴的基础上重新组合排列得新的形式、新的结构和新的物质。至于借鉴多少算抄袭,抄袭的道德极限,也许有一个度的。今天我们从企业网站设计、手机app产品设计、服装设计、绘画等多个设计领域来分析这个借鉴与抄袭的问题。



看过一部叫《灵光乍现2008》说的是一个物理老师自己发明了雨刷等多个专利却被强大的福特公司抄袭的事情,最后物理老师还是告赢了这个官司。其中在法庭上的一次对白,真的印象深刻。福特公司认为物理老师的所谓的发明专利,只不过是在现有的一些物理原理的基础上进行了简单的排列和重组,算不上创新。老师拿了2本名著来比喻。其中一本书名著的一句话等等包含的每一个字,在另一本名著里都有。但为什么人们能明确区分这是两本完全不同的名著呢,因为,经过了重新的排列和组合。这就是创新,是专利,是一部分借鉴。


为什么在借鉴的基础上,创新容易实现

-


创新从来就不是灵光乍现


在莫扎特与朋友家人的真实书信中,他经常聊到自己在谱写乐章时的困难与瓶颈,他也经常为写出一段好的乐谱而苦恼。


凯库勒发现苯分子环状结构也是由于他长期大量的辛勤研究得出的,并且他的原版叙述用的是“半睡半醒、迷迷糊糊”,根本就不是“做梦梦出来的”。


阿基米德的故事根本就是后人杜撰的,因为在之后人们做实验发现,这样测量误差太大(王冠表面会因为张力吸附水,且金银密度相差太小),所以只利用浮力的原理根本无法分辨出王冠是金还是银。


牛顿因为被苹果砸中而悟出万有引力,这根本就是一个美丽的故事罢了,要知道牛顿的所有成就都是站在前人肩膀上的,一个小小的苹果是做不到的。



二、创新是每个人都有的能力


要知道创新不是天才的专利,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能力。长期以来,关于创造的神话阻止了我们这些普通人去尝试创新。我们总是以“太难了”、“我做不到”为借口,拒绝创新。这背后的根源就是,我们每个人都被种下了一个坏果实,误以为只有少数特别的人才有能力创新。


上世纪20年代,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刘易斯·特曼耗时近40年,发起了一场“天才基因实验”,这个实验试图证明天才基因与创新能力的关系。为此,他提出了著名的斯坦福-比奈智商测试,把儿童的智商划分为不同的等级,经过持续的跟踪,他发现那些天才儿童确实有很多取得了傲人的成就,但是也有很多人从事的工作很普通,甚至有些靠政府救济为生。而且,还有两名儿童被排除在天才儿童之外,一个叫威廉·肖克利,另一个叫路易斯·阿尔瓦雷茨,但这两个男孩长大后都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最终,特曼被迫承认,创新的成果与智力的水平没有直接关系。也就是说,天才不是创新能力的先决条件。


说来说去,只用做出突发奇想、一鸣惊人的事或物才能算作创新吗?



三、创新不靠灵感,只是最寻常的思维过程


创新的方法只是普通的方法,思考的过程就像散步一样平平常常。创新不靠灵感,思考的方式不存在飞跃,而是一系列连续的步骤。剖析创新的思维过程,我们发现,不需要非同寻常的思想飞跃,普通的思考方法就够了。关键问题不在于思考的步子迈得有多大,而在于思考的步骤是不是足够多。


我们都知道,苹果手机是一个划时代的产品,但很少有人知道,它的创造过程并不是飞跃式的。乔布斯是这样思考问题的:在当时,智能手机很先进,但是它也很难使用,因为它总是带着一个键盘。我们需要一个大屏幕和一个鼠标,但是我们不愿意把鼠标带来带去,那样会很麻烦。替代方案是用触屏笔,可触屏笔很容易弄丢。该怎么办呢?乔布斯想到了,干脆用我们的手指,这就是触屏手机的想法产生的过程。我们可以看到,这个过程是循序渐进的,乔布斯总是在提出问题、解决它,然后重复,是这些连续的步骤促成了苹果手机的创新。



四、创新往往是困难的


1. 创新是个迷宫,处处遇见失败


创新的路径是由许许多多的步骤组成的,这些步骤不是直线的、也不是曲线的,而是像迷宫一样。


尽管创新的过程中总会遇到一次次失败,但失败并不是浪费时间,而是成功的必要积累。


2. 创新永远伴随着抗拒


人类对新事物的渴望有多大,对新事物的恐惧就有多大。“好想法会受到鼓励”,这只是个美好的幻想,现实不是如此。创新从来都是不受欢迎的,每个从事创新工作的人,都要面临现实世界的巨大抗拒。



借鉴与抄袭的界限在哪里,怎么设计才算抄袭,或者说借鉴多少才算抄袭

-


借鉴几个元素,或者构图布局借鉴,算不算抄袭?毕加索曾说过:好的艺术家复制,伟大的艺术家是偷。



对于抄袭和借鉴在设计中,存在的不同性质和价值进行品评,分析不管在任何设计中抄袭都是一种不允许提倡的做法,这是窃取别人的劳动果实,是对他人劳动的不尊重,对自身的不负责任,长此以往也就失去自己创作的动力和价值,长久以往,未来将处于惰性之中。而品德是人生路上最重要的表现,如果连品德都不具备,只贪图眼前利益,则失去了任何存在的价值,设计皆如此,尤其是受过高等教育的我们,是国家人才的储备,是未来社会发展进步的动力,如果我们有这种抄袭的不好习惯,遇到困难就另辟蹊径的话,我想这是对自己多年学习路上的自动摧毁,所以要认清抄袭的本质,杜绝这种现象。借鉴则是一种更好的办法,于抄袭是天壤之别的区分,学习他人优秀的策略以及方法,总结经验,看到自己的不足才能有更长远的进步。


设计是应该坚持走原创之路,但设计也要学会“偷”。

-


反面教材



▲ 苹果iphonex的设计,采用了全面屏设计,顶部的齐刘海也一直被吐槽,但是苹果有齐刘海真正原因在于其中包含的face id所需要的传感器无法用其他更好方法代替,所以一个为了功能而妥协的设计。



▲ 这是其他公司mwc2018上发布的多款安卓旗舰机,包括国内的很多手机公司,都跟上了这个“潮流”决定采用同样的设计,就连很多大型厂商也盲目跟风。如果确实是因为顶部和苹果一样有face id那么可以理解,但是并没有,他们这样设计,纯粹是为了追随而追随,但是为什么不可以做的美一点,也没有其他的可能性。


可能这些公司有很多商业上策略,我们不得而知,但是这种盲目的复制其实并不可取。



▲ 这是苹果的人脸识别表情,这里有很多一流的技术在里面。



▲ 这是某公司发布会的新品效果,可以看出同样也是复制苹果的技术和思路,两者并没有本质上差别,上面那些案例最多只能是复制!而不是偷,那么到底什么样才是偷呢,我们应该如何去偷呢?


正面优秀案例教材



▲ 日本的设计师看见鸟类平滑的嘴巴,这能很好帮助它们在空中飞行时候减少空气阻力时候飞的更快,日本设计师借鉴了这种功能和设计,创造出了更快,更静音的子弹头高铁动车设计。







▲ 国外知名服装设计师作品,可以看出这些服装大师的作品,并没有和传统服装设计师一样,去抄一抄大牌版式,在基础上做点小变化,而是他们非常的跨界,会去从大自然中,寻找灵感,会从各种传统刺绣上,包括天空的云朵,海底的水母,会从名画中去创造寻找灵感,这才是毕加索所说的偷。



▲ 一组蛋糕作品,从大自然建筑中去吸取灵感,去赋予蛋糕不同的美。



▲ 仿秋千的座椅设计。



▲ 木桩的手提袋设计,设计师将某种仿生对象的整体或局部经过加工和整理应用到产品外观上,让人产生某种相关联想的一种设计手法。从而带给人们返璞归真,回归自然的情感需求。



▲ 来自设计师dae-hoo kim的创意,这款火山加湿器是2013年idea设计奖的获奖作品。主要的特点是,类似火山一样的造型,加水是从顶部直接往里倒,工作的时候,水蒸气也是从同一个口往外喷,配上淡淡的灯光特效 (灯光特效也是当今加湿器的标配了),它看上去真的就是一座火山。


所以偷并不是说复制粘贴,抄袭,而是站在巨人肩膀上思考,去组合。不要盲目的模仿设计,需要去了解背后成功的原因,然后思考我们如何在设计时候改进它。


 企业建站及手机网站app ui中怎么做?

-



前面我们说了,抄袭复制和偷的区别,貌似和ui设计无关,其实ui中也是相通的,不知道大家做设计过程中是否都有过借鉴,各种风格都混淆在一起,像上图中一样,变形金刚动画片里突然出现一只机器猫,这种设计很不搭,有时候觉得这个界面中按钮好看搬过来,有时候觉得那个界面中配色好看复制过来,导致我们的界面四不像,那么我们该怎么做呢?


只偷一个点


一个好的ui作品,有几个共通的点:概念想法,颜色风格,以及布局交互形式,所以我们在找一些好的参考时候,尽量只参考这个设计的一个点为做灵感,太多点会有抄袭嫌弃,因为只借鉴一个点,所以还有很多地方我们需要自己去创造,所以有我们自己的思考在里面。


偷概念



▲ paul flavius nechita的设计作品,他概念创意特别好,是一张银行卡的设计,同时卡片上信息能很好的把用户信息给输入进去。





▲ artem borodynya这个设计师在设计一个银行卡填写的创意,他学习了paul flavius nechita的设计作品,提取了卡片和输入的创新,重新结合他们的业务特征进行了新的设计,这就是一个很成功的通过借鉴他人灵感创意到自己项目中去的好案例。



▲ 同样这是原作的一个设计,非常酷炫的一个仪表盘设计,创意理念质感特别的棒,通过很好的复杂车载信息用可视化元素很好的表达出来。



▲ mariošimić493 在原作基础上,按照原作设计理念重新进行了布局,信息处理,新的作品同样也非常优秀,两者之间理念很相同,但都是好的作品。



▲ elenacrnković 的一个智能设计,非常非常的酷炫,在镜子上能很好的知道当天天气和个人信息,创意非常棒。



▲ 另外设计师在这个镜子的灵感下,创造了在健身房的场景,用户能很好通过健身房镜子知道自己当前的身体状态。



▲ slava kornilov 一个网页作品设计,其实优雅的字体以及圆形的运用,创意结合非常好。



▲ 其他设计师基于这个圆形创意的再创造,能很好看出,都是偷师了原作圆形,大字体杂志感这种设计,但是同时又有自己鲜明的特色。


偷颜色质感


颜色和风格是设计中非常重要的元素,因为当我们眼睛到到界面时候,最容易被吸引的就是颜色和质感。



▲ 印尼一个非常优秀的设计师作品,风格特征很明显,配色和质感非常独特。



▲ 设计师ghani pradita在原作基础上学习了配色和质感,重新运用到项目中去,并运用这个风格去创造插画,同时修改配色 。



▲ eepublic一组人物图形的风格,人物都没有设计五官,颜色对比鲜明,同时线条有自己特色。



▲ andrii bezvershenko 同样学习原作的色彩搭配以及人物无五官的设计风格,延续的特别好 。



▲ herić 的一个网页设计,采用了蔬菜本身的质感很配色,整个页面非常的和谐,版式优雅。



▲ michal kulesza学习了原作这种设计理念,并且很好的把这种设计理念运用到自己项目中去,超越了原作。


偷布局


布局和交互是界面中可用性和功能性密切习惯,布局包括一些功能模块的布局,内容布局,以及交互的操作,如何去借鉴好的案例和布局,帮助我们在项目中去做的更好。



▲ 设计师设计了这个吸引人的食谱小组件。



▲ andy在此基础上融入了其他细节的元素,同时界面图片处理更加合理。



▲ paul flavius nechita设计了个人页面的版式,几个大的数字字体烘托这个页面的版式。



▲ andrei velicu 在保留的大的框架布局上,进行了图片区域的优化,很好偷到的原作的精髓。



▲ soundcloud是一个很好的音乐软件,特别是在音乐播放时候的动效,效果非常的流畅,交互体验也很棒。



▲ anthony tipay 学习了这种形式的布局和交互,重新结合他们本身产品特点,以及新的布局形态形成了全新设计风格。


相关阅读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