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ai产品设计必须采用极点策略才能活-z6尊龙app官方网站

author: chris song

原来我们行外人对人工智能产品设计还不太熟悉的时候,人工智能ai产品设计行业已经竞争到白日化。人工智能大热,这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底层技术的成熟发展,倒逼着应用层不断有新产品涌现。恰逢2018 ces 展刚刚落下帷幕,满满的黑科技、新奇特:那些黑科技的产品究竟是噱头还是风口;同质化的语言设备,究竟几斤几两;高调发布的公司,是真实力还是假自信……人工智能ai产品设计是复制也好,抄袭也罢,只有不断的超越自己,秒杀同行,才有机会存活。而这一切都要归根于极点策略:极点形态、极点价值和合理价位



01

-

现状:疯狂造物、同行涌入和价格血战


ai 大热,催生了智能硬件领域的大热。日渐成熟的语音助手、机器翻译、图像视觉等ai技术,开始在软件之外寻求落地。继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时代之后,一个人工智能时代,汹涌而来。被ai赋能的硬件,开始层出不穷地出现。创新者疯狂造物,竞争者迅速抄袭,巨头低价血洗,这样的现象,已经了成为常态。这是资本催生的泡沫,还是发展的必然形态呢?且一一看来。


1、形态乱象:造物者的狂欢时代


用大开脑洞来形容当下的智能硬件毫不为过。各式各样形态的产品被创造了出来,音箱加屏幕、耳机加屏幕、平板加轮子,诸如此类,不一而足。如果你是ai公司的产品经理,你会被这样的自由感到兴奋,但你也会感到迷茫,究竟怎样的形态,才是用户的真实需求。


每一个硬件品类,都有它该有的本来形态。离极点式形态越远,产品越难商业落地。


客观判断一款产品的最好标准,就是产品销量。消费者会用脚投票,选择他们喜欢的产品。我们回顾过去一两年,无论是音箱、机器人、耳机还是翻译机,真正畅销的,都是极点形态的产品。大量的ai产品偏离了这个品类该有的形态极点,走上了新奇博眼球的道路。尖锐来说,噱头式的新奇产品只能去骗投资人,对团队而言是反向负作用的,因为资源被白白浪费了,时间成本被损失了。在下图中,有一些产品是极点式的本来形态,其他的产品都或多或少都悖离了极点。



2、复制抄袭:竞争者蜂拥而上


在消费级ai产品中,同质化竞争可以说是异常激烈。创新的产品一旦被成功验证,立刻有大量的同行模式复制。在国外,谷歌在音箱领域基本沿着亚马逊echo的道路加速赶超。普通音箱echo、迷你音箱echo dot,到带屏音箱echo spot,这三种产品都是被亚马逊验证过的成功案例,铁定没有错的方向,后来人复制就好。而亚马逊不太成功的便携蓝牙音箱echo tap,未见分晓的echo look,谷歌在人力有限的情况下,就完全没必要自己去复制。


国内,也是如此。巴巴腾是比较早的陪伴机器人,千元以下价位、可爱造型,在2016年上半年推出,市场反响不错,被验证是成熟可行的产品模式。在16年底,讯飞的阿尔法蛋也加入到这个市场,凭借着自身实力很快取得了市场领导权。翻译机也是一样。2017年讯飞晓翻译机引爆了市场,立刻就有更低的价位的准儿翻译机、网易翻译蛋涌现在市场上。


模式复制,或许也是市场欣欣向荣的一个标志。如果产品没有人复制,那十有八九是产品出问题了,比如带屏幕的耳机,人形的手机……


复制也好,抄袭也罢,已是事实,产品不仅需要超越自己,更要领先同行。


3、低价血战:总有人拿起屠刀


国内用户,想必对天猫精灵双11的99元大扫货记忆犹新。这样的做法,受到一些业内同行嘲笑,站在产品艺术性的角度嘲笑低价策略的粗野。


比低价策略更可笑的,就是嘲笑低价本身了。


以美国音箱市场为例,google home在17年向亚马逊echo 发起了激烈的进攻。小有成就地把在美国的市场份额从22%提升到24%(数据来源 e-market,看到谷歌在ces上这么卖力,的确有点心疼)这个些许份额的提升的最大来源是2017年发布的google home mini,平时售价是49美金,促销时刻29美金,和亚马逊echo dot 赤身肉搏。没有google home mini在一线拼杀,市场份额的大任能指望高端售价的google home max吗,能指望第三方友商的音箱吗?都不能。音箱争夺,是成熟行业的硬战,必须在实际上的商业层面,以平民低价的产品去抢夺市场。不仅是音箱品类,其他行业也是一样。品类成熟之际,低价竞争就是迟早的事。



02

-

产品设计:非极点不能存活


回顾2017年,被媒体报道的ai科技产品数以百计。但真正到用户层面,为人熟知的甚少。ai创业有没有泡沫,肯定有。但在泡沫破灭前,所有创业者都得彻底冷静地思考,要怎样在销量困境中突围?这个出路,就是寻找极点。这里说的极点,就是ai赋能硬件产品的最佳形态。


市场的狂热,让大量科技产品偏离了它本来的形态和价值。只有找准产品的形态和价值极点,才是产品设计最本源的方法。


极点策略有三条准则,分别是极点形态、极点价值和合理价位。


1、极点形态:回归产品的本来面目


我们在第一部分中,讲述了现在ai产品的乱象,形态新奇各异。无论是带屏幕的耳机还是带轮子的平板,都偏离了品类的本来形态。如果你是由互联网转型做ai的产品经理,那关于形态的选择设计,就是你应该小心谨慎把握的第一步。形态一旦错误,体验再好的软件,也是无济于事。如下图是四个品类中各产品的形态的分布。判断标准是客观的销量。同品类中,销量越好,越靠近极点态。(悖离产品未尽罗列)


echo tap 销量不及echo,小鱼在家销量不及阿尔法小蛋和好儿优(天猫数据),vinci等其他ai智能耳机销量远不及附带语音助手的传统大牌耳机,google buds的翻译功能被国外主流媒体批评鸡肋多余。



(1)智能音箱


智能音箱的极点形态,就是常规音箱的形态。无论是亚马逊、谷歌、苹果,还是数以百计的第三方厂商音箱,如果决心想卖出销量,没有谁会做无意义的形态变种。大众消费者不会为艺术形态背后的额外成本买单 。值得一提的,以echo tap为代表的便携式的蓝牙音箱,也被证明不是一种彻底的智能音箱形态。这里不是说echo tap是失败品,而是说echo tap不会是语音助手的主流载体。这一点从亚马逊谷歌2017的发布新品中也看出来。亚马逊没有更新tap 2代,谷歌也没有自家跟进推出同类的便携式音箱。智能音箱在家中的远场交互最合适,联着网插着电,你不用考虑wifi和续航问题。但是便携音箱就不一样了,你如果打算在室外用语音操控播放音乐,需要让音箱连wifi或者手机热点。你或许会说,那我不用语音交互,直接蓝牙连接不就行了吗?那你应该单独买一个jbl clip户外音箱。


刨除掉语音模块的成本和时刻唤醒背后的电量损耗。同等成本下,传统音箱可以做到续航更长,音质更好,便携的蓝牙音箱优势在哪。正是基于这个逻辑,亚马逊不会指望echo tap冲在一线去抢夺市场份额,搭载google assistant的出门问问mini也是同样起不了销量。它们都是过度态,不是极点态。


(2)机器人


在四个品类中,形态差异最疯狂的就要属机器人了。机器人这个词,本身就激发了大众无限的科幻想象。桌面的、轮式的、人形的、有屏幕的、没有屏幕的、千元价位的、甚至万元价位的……这样的造物狂欢,在2018年ces上同样延续着,索尼机器狗,端可乐机器人等等,消费大众都在拍手较好。但谁会买呢?


产品形态要服务于用户需求,而用户底层需求几十年都不会变。


消费机器人的极点形态,在2018年初,已经比较清楚了。千元以内,是锚定于早教机的智能玩具,如科大讯飞alpha蛋、巴巴腾。千元以上,锚定于儿童平板的智能玩具,如腾讯的qrobot,好儿优机器人。至于那些自我定位成未来时代的ai机器人、家庭服务机器人、售价好几千的高价机器人,在2017年销量惨淡,在2018将会持续惨淡。


(3)耳机


耳机是2017年底开始逐渐在国内热门的语音新载体。语音助手对于耳机来说,只是一个二级的附加功能。一旦走出家庭场景,手机手表不离身,siri 屏幕的体验会远优于耳机唤醒。哪怕是在跑步不带手机的极端场景,也马上要被具有蜂窝数据的智能手表覆盖。所谓的智能耳机创业项目,只是昙花一现。当下的传统耳机厂商,如bose、sony、beats,都已经逐步迭代加入智能语音助手。创业者,或者科技巨头根本没办法通过这个二级功能来入局耳机市场。类似智能音箱的行业革命不会在耳机领域上演。


(4)翻译机


最后一个品类翻译机。是2017年开始爆红的ai产品。这个新兴品类很快会在2018年向二元极点化演变发展。具体在价值部分中做详解。


2、价值极点:围绕核心价值打造产品


为什么说极点的形态,才是ai产品的终极形态。因为极点形态,最大程度呈现了极点价值。


音箱的价值是什么,聆听音乐;智能音箱在传统音箱的基础上,解放了双手,提供了海量内容服务,对产品底层价值做了重构,才造成了音箱市场的大变革。(音箱价值的完整阐述见智能音箱分析报告)家庭机器人的价值是什么,娱乐、教育和效率。越接近这三个底层价值,产品越纯粹,越能实现商业化(完整价值阐述见家庭机器人红海突围策略)。耳机的价值就是听音乐,语音助手是附属价值(语音在耳机生态中的价值分析见 ai趋势上篇)。


如上三点基本都比较容易理解,我们在这部分要重点讲解翻译机的价值。


2017年,讯飞翻译机的爆红让很多人大吃一惊。售价2999的产品,在天猫上月销近700余台。同类的准儿翻译机、网易翻译蛋,售价分别在一千元上下,销量都远不及讯飞晓。真是让人捉摸不透。或许有人会说,讯飞在语音上有技术积累,品牌优势。那同样的讯飞旗下的一千元低价版译呗。月销量都只有晓的三分之一。


有app何必要翻译机?有低价版,何必要买高价版?



我们以当下翻译机器的主流五种产品为例做研究,思考两个极端,一个是极端高价高销量的讯飞晓译。具备离线翻译、可插sim卡。这让它可以完完全全脱离手机,在出国旅游时畅快使用。手机没电、wifi连不上、爸妈出国旅游等等,这些场景下翻译机都是必需品,而且市场上没有同档次竞争者。2016年中国出境旅游者的规模达到1.22亿。目前ai翻译机覆盖的人群在千分之一数量级,这个比例还有增长空间。那讯飞晓译就是翻译机是最终形态吗,并不是,高价位翻译机屏幕化是必然。讯飞不做屏幕化,竞争者就会涌上争夺高极点。


了解讯飞晓译的成功,我们往下思考,就容易看出译呗、准儿和网易蛋的尴尬。千元以下的价格战,销量还不如旗舰晓译。因为功能递减,越会受到手机app的辐射。低价市场的极端发展,就是500元以下的手机配件。以手机为屏幕载体,辅助收音、播报和离线翻译。


3、合理的价值区间


忽视价格的威力,是很多创业者和产品经理容易犯的一个错误。设计软件时,把功能做到极致,只是时间和人力问题。但在硬件领域,完全不一样。超越价格区间,一味追求功能极致,失败风险极高。硬件产品要人们实实在在掏腰包。价格越贵,购买越慎重。


如果你的产品是对销量和业绩负责的(战略性、艺术性产品不在考虑范围),那价格区间就是产品设计之初就要考虑的。


什么价位段,能出什么样的销量。这是客观事实。曾经有个公司问我,如果我要设计一款消费机器人,年销售目标10万台,售价3000元,要怎么设计产品。我说,这个目标是不现实的。如果产品没有屏幕,以阿尔法蛋的定价和销量做参考,千元以下才有希望年销量十万。多余的摄像头、传感器、运动关节在孩子层面感知度很弱,这部分成本造成的购买障碍远甚于带来的价值。



小结

-


ai领域充满变数,不断有新的机遇,也不断有新的竞争。很多时候,走得对,比跑得快更重要。硬件产品一旦方向出错,耽误的就是半年一年。这是多少个熬夜加班也挽回不了的。所以,ai 硬件产品,更需要选择合理的价值区间,围绕极点价值,去打造极点的形态和功能。让产品真正商业化落地。


相关阅读


网站地图